向导  >  区志  >  【讲好台商区故事⑯】区情篇·石美片区村社概况石美村
【讲好台商区故事⑯】区情篇·石美片区村社概况石美村
2024年10月13日 16:18   浏览:19   来源:区志

石美村位于九龙江北溪北港入海口,镇境东南部,东邻西边村、桥头村,西接沙坂村,南连埭头村、南门村,北连东山村、石厝村、锦宅村。

石美村村落形成较早,村北边的覆舟山为一小岛,捕鱼为生的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。唐初陈元光抵达江东附近“插柳为营”,屯垦开发石美。唐元和年间(806年)黄文虁开基篁坑,石美逐渐形成村落。石美村,北宋初属龙溪县永宁乡海洋下里;南宋淳佑年间(1241—1252年)属龙溪县二十九、三十都;明嘉靖十三年(1534年)属二十九、三十都石美东,石美西、石美南、石美北、石美中社;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隶属龙溪县二十九、三十都石美保;1950年属龙溪县第七区;1955年属铺尾区;1957年属东山区石美乡;1958年4月撤区并乡与属石美乡,9月属火箭人民公社;1959年3月为角美人民公社石美生产大队;1960年属龙海县;1984年8月为角美镇石美村;1993年5月属龙海市;2012年改为今名,辖东门、西门、北门三社。

石美原名“石尾”,位于覆舟山(又名北舟山)下,因山顶都是石头,山下溪水里也布满石头,故名“石溪”。石溪畔有十八坑,石尾篁坑是最后一坑(闽南语称之为“最尾坑”),故将石溪之石与篁坑之“尾”组成“石尾”,雅称“石美”。明嘉靖年间(1522—1566年),朝廷在石尾建“石尾城”,设西门、南门、东门、北门四个城门,后来人们用城门命社名,东门、西门、北门社及已独立成行政村的南门社。东门社又名“篁坑社”,原石溪畔有一处坑涧长满篁竹,后来居民在此居住建社,故名篁坑。西门社又名“西昆”,因位于西昆慈济宫,故名。北门社由厚山、后埔、徐厝、朱厝等社组成,厚山,又名“后山”,因在山之后而得名。后埔社,成社之初为溪畔草地,近溪为前埔,离溪较远为后埔,后因先民在此建社,称后埔社。徐厝社,徐姓居住地,以姓名社。朱厝社,原为漳州南乡塘北社(今长福村)朱氏戏班在石美城演戏的居住地,后以姓名社。并社四个,即林厝埔(原是一片草埔,后因林姓在此建厝居住,称林厝埔,并入东门社)、布市头社(原是外来布匹交易之地,并入东门社)、城外社(社在城墙之外得名,并入东门社)、施坑(原石溪畔的一处坑涧,后因施氏建社在坑涧之上,故名,并入西门社)。

石美村有1850户6100人,100人以上的姓有黄、陈、徐、林、王、张、施、蔡8个姓。黄姓为最,占全村人口总数29.7%,陈姓占18.14%,徐姓占8.6%,林姓占7.44%,王姓占5.21%,张姓占4.1%,施姓占2.2%,蔡姓占2.1%。此外还有郭、吴等姓1280人占22.45%。

石美村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,是台湾文化教育奠基人陈永华的故里。

主要宗祠有:东门黄氏“迪光堂”、北门徐氏“慤诚堂”、北门陈氏“宝镜堂”、北门陈氏“格承堂”。

主要宫庙有:西昆“慈济宫”、北门“厚山庙”、北门“山美庙”、东门东庵“关帝庙”。

头条号
区志
介绍
讲好台商区故事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