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漳州台商投资区中心城区美不胜收
十年春风化雨,十年耕耘不辍。这十年,漳州台商投资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全局,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,不断实现新的发展跨越,持续推动“由镇到城”的华丽蝶变,经济实力持续跃升、城区品质更优更高、民生保障更加有力,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姿态,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踏浪前行、勇为人先!
▲福欣不锈钢40万吨冷轧生产线
1
产业能级提升 彰显巨大潜力
十年来,台商区始终清晰地认识到:城,不能只是高楼大厦,而必须以产业为支撑,推进产城融合。其中,2021年,台商区完成GDP407.8亿元,增长9.8%;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1.48亿元,增长15.3%,已连续多年成为漳州最快的“增长极”之一。
抓龙头,铸造产业链条。近年来台商区围绕“新三园”建设和“旧三区”改造,以吴宅智能制造产业园、龙江新兴产业园和社头高新技术产业园等“新三园”为依托,围绕特殊钢铁、汽车汽配、电子家电、食品工业、造纸及纸制品等主导产业以及新一代新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方向,加快形成“龙头引领、链条延伸、集群共进”的良性格局,目前五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产值近九成。
产业集群既要无中生有,也要有中生优。台商区全力扶持一批有基础、有实力、有前景的中小型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,根据市级出台的扶持政策提出配套措施,成立工作专班帮扶有望“升规纳统”的工业企业,为发展注入新动能。该区还用好用足技改投资补助奖励、技改贴息等政策工具,引导企业利用危机倒逼“练好内功”,加快设备更新换代、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,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。
产业发展,环环相扣。台商区在抓好工业经济的同时,也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,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标扩面,积极培育发展楼宇经济、总部经济,开展对重大出口型贸易企业总部的招商,努力把三产基本盘做大。目前,该区正在抓好宇培、宝湾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,培育发展万达商圈、万益商圈等一批生活性服务业。
▲中科智谷生产车间
2
城市宜居宜业 绽放颜值魅力
十年匠心筑梦,曾经的一纸蓝图,正用“实景”呈现在我们面前。台商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,建设漳州东部新城核心区,进一步把城市规模做大、经济做强、交通做畅、功能做优、环境做美,延展“地铁+”效应,加快城市转型升级,提升城市发展能级。
通过对城市建设顶层设计,台商区确定了“一城两区三园,一心一轴一带”的城市空间结构,突出“水城、绿城、文化名城”城市特色,委托高端设计团队对城市总体规划以及20.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控规和7.2平方公里核心区进行编制,坚持连片开发、整体推进,避免“碎片化”、凸显“网格化”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水平完善国土空间布局,以现代化理念做好新城规划设计,把规划做到每一寸土地。
如今的台商区,新城建成区已达4平方公里,既建一批高楼,还培育一批产业、完善一批配套。围绕着花田美事项目,万达、中骏、阳光城等多个大型住宅小区环绕其中,周边还配套了万达广场、万益等新业态汇集的现代化高端城市综合体等项目,中心区生活圈、商业圈初步形成,填补了台商区在生活休闲、体育娱乐、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方面的空白。
台商区还着力在生态环境整治方面下功夫,围绕低干渠龙池段和洪岱港周边河道,坚持“一河一策,精准施策”,采取截污、精细纳管等措施,结合就地一体化设施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。此外,辖区内福龙、文圃、龙池三个重点工业园区的15条污水连接管,日平均收集生产污水量达9000吨,区域23个行政村建成污水主管道总长度约118公里,有效实现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。
台商区公路、城市道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完善,大通道、快通道、微通道等快速发展,区内“五横七纵”的城市路网已基本形成,构建起内畅外联的交通大格局。抓住厦门地铁6号线角美延伸段建设和沿线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契机,该区实施“地铁带动”战略,合理规划站点附近商住产业、公建设施等的布局,整合轨道站点周边的文化和生态资源,最大程度发挥“地铁经济”效益。
▲新建成的白礁小学,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。
3
民生福祉增进 绘就幸福底色
经济发展的最终回归点,必须重重地落在民生上!这样的理念,台商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始终坚持。十年来,台商区坚持加大民生改善力度,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,持续推进一批重点民生工程,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“民生答卷”。
台商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,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教育发展。十年来,累计投入9.6亿元,建成投用76个教育项目,建筑面积达33.4万平方米,新增各级各类学位1.7万个。投入约2.4亿元,用于购置图书、课桌椅、实验仪器、多媒体设备等各类教学仪器装备,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。台商区还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、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,不断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,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待遇水平,引进聘任多名省内外名校长、学科带头人到台商区任教,着力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。
与优质教育同时崛起的,是台商区曾经基础薄弱的医疗事业。台商区加大医疗领域财政投入,投入资金3.13亿元用于第五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建设,提高服务病患的质量,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就医环境。为持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台商区还完成了32家公办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,打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。
台商区还积极推进疾病预防、公共服务和康养融合发展,加速构建“医中带养、养中带医”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,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、针对性的医疗养老服务,建立一批农村幸福院项目和居家养老服务站,有效整合了家庭、社区、社会和政府资源,全面构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。
▲台胞台企服务中心为台胞台企提供便捷服务
来源:闽南日报
编辑:黄剑冠
审核:林华伟
监制:林钰云 杨 奕